北京中天恒遠:污水處理產業盡管表面上看起來熱烈風光,市場環境還有待完善,不少大型企業雖然上市,也基本處于“溫飽”的狀態,一些不為人知的隱痛和困擾產業多年的疑難雜癥難以消除,使得產業發展在經歷了前期的快速跑馬圈地之后,向深度的發展時遭遇瓶頸,為此本刊記者采訪多家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并就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采訪了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金南研究員。
實現統一歸口化管理
據了解,環保部原來隸屬于建設部,2008年環保部才成為國務院的組成部門。并分別由住建部、水利部、環保局,有時還涉及農業部等其他部門分管,造成功能重疊,并且上下級管理不暢。對此王金南解釋說:目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多由政府運行管理,相當一部分屬于事業單位,甚至納入財政預算管理,排污收費等管理難以執行。有的城市排水設施主管部門是建委或城管局或公共事業局,污水處理廠由市政工程處管轄、市政維護處領導、專門成立指揮部或公司進行建設和管理,造成污水處理管理存在一定的盲區。因此,他建議,各城市的污水處理和排水設施應該統一歸口管理,多方合作治理污水的行業格局。建議將污水處理管理部門統一命名為“污水處理管理處”,其隸屬關系為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監督、管理部門。
市場化競爭不充分
環境服務業在我國起步較晚。城市污水處理作為重要的市政基礎設施服務,長期以來在傳統經濟和公用事業的管理模式下,一直作為非生產性福利事業看待,沒有體現出這項服務真正的市場價值。污水處理行業暴露出的諸如建設運行不力、管網建設滯后、配套資金落實困難、企業盈利難等一系列問題,均與行業運行的市場機制不完善有關。
作為管理型服務行業,首先是政府作為主管部門為污水處理服務企業提供管理服務。其前提是政府發揮管理者的規劃及制度設計職能,保證污水處理設備服務企業正確、有效地行使經營管理職能。
北京中天恒遠研究員指出,水不僅是商品,也具有公共物品屬性,由于水務服務行業具有公共事業性質,屬于民生范疇。目前,我國僅允許企業取得合理的利潤回報率,“保本微利”應是水務行業長期發展的基本思路。通過設定一定的門檻和必須的資質要求,本著有序和適度的競爭原則讓符合一定條件的企業進入污水處理行業。并提出鼓勵政府部門購買環境服務。由服務運營的角色轉變為監督監管的角色,不僅能夠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服務質量還可大大節約服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