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潛流人工濕地,中天恒遠編輯李德馨認真總結整理了相關的知識,接下來為您詳細的介紹一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文章主體正文:
水平潛流人工濕地,小編聽取根據技術人員的介紹,認真整理總結了一下,為您詳細介紹
技術人員介紹,利用美人蕉水培體系中根系優勢微生物的加入,快速增加產堿桿菌屬、黃桿菌屬、溶桿菌屬和假單胞菌屬等優勢細菌的比例,提高人工濕地系統內雙加氧酶、脫氫酶、磷酸鹽脫氫酶、脲酶、硝酸還原酶和過氧化氫酶基因中脫氫酶基因的豐度;再交叉種植兩種濕地植物,產生不同植物根系分泌物,并形成豐富的根系微生物群落結構,能夠同時有效去除COD、氨氮和總磷。然后采用連續進水‑間歇進水交替運行的方式,保證脫氮效率的提升,同時維持系統穩定運行。該方法充分利用人工濕地的優點,強化了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的快速構建,優化了濕地的運行方式,具有顯著的環境、經濟及社會價值。
一,一種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的潛流人工濕地生態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培養池、人工濕地池和出水集水池;所述培養池用于美人蕉根系微生物的培養,以生活污水為培養基質培養美人蕉種子,從而獲得OD600nm=0.2~0.6的微生物水;人工濕地池內填充的濕地基質為摻有微生物水的礫石和土壤,土壤附于礫石之上,且微生物水與濕地基質按照1L/m3進行摻雜;且所述濕地基質上以6株/m2的種植密度交叉種植有兩種濕地植物;人工濕地池用于對生活污水進行兩次處理,以達到排放標準,出水集水池用于存儲兩次處理的中間產物。
二,一種潛流人工濕地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取生活污水,按照1:4~3:4的體積比與清水混合,作為培養液培養未發芽的美人蕉種子,直至培養液的OD600nm=0.2~0.6;
步驟2、將OD600nm=0.2~0.6的培養液按照1L/m3分別均勻地摻入土壤和礫石中,構成濕地基質;
步驟3、將步驟2中的礫石和土壤按照4:1的體積比鋪入人工濕地池中,土壤附于礫石之上,且土壤厚度小于1米;然后按照6株/m2的種植密度交叉種植兩種濕地植物;
步驟4、用蠕動泵抽取生活污水至人工濕地池,生活污水在人工濕地池中的水力停留時間維持為48h,預處理后預存在出水集水池;
步驟5、用蠕動泵抽取出水集水池中的預處理污水至人工濕地池,預處理污水在人工濕地池中的水力停留時間維持為12h,二次處理后,達到排放標準。
三,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交叉種植的兩種濕地植物均為植物幼苗,由再力花、蘆葦、千屈菜、美人蕉、梭魚草、滴水觀音中的一種以及燈心草、黃花鳶尾、菖蒲、水蔥、風車草、小香蒲中的一種。
農村生活污水具有面廣量大、治理條件復雜、基礎薄弱的特點;诖,人工濕地能夠利用基質-微生物-植物這個復合生態系統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三重協調作用實現對農村生活污水的高效凈化;尤其是潛流人工濕地(SFCWs),其水流位于填料表層以下,通過植物根系、表面生物膜及填料截留等多重作用,具有較好污染物去除效果,并且該技術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面已有較多的實例。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發現,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時的脫氮效率僅停留在40%~50%之間;除磷效果一般為40%~60%;COD的去除效果較好,但是比較高也只能達到70%~80%,處理過的廢水很難同時達到污水綜合排放一級標準(GB8978-1996)。
對于這類難題,大部分專利(如CN106115928A、CN106542635A、CN106554134A等)公開的內容重點在于人工濕地結構和填料的建設,包括反應單元的組合、濕地填充基質的選擇及不同基質材料的人工濕地組合等,對于植物、微生物等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要素的優化和構建很少。而人工濕地生態的構建,尤其是植物和微生物生態的建設,對于構建高效的基質-微生物-植物復合生態系統具有顯著應用價值,可以有效保障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的適用性和穩定性。
此外,不同運行方式對構建好的人工濕地系統沖擊較大:如間歇運行改變水位控制人工濕地的溶解氧含量,能夠提高人工濕地氮素去除效果,處理效果優于連續流進水人工濕地。然而間歇運行方式對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具有不穩定性因素,難以保證系統大批量連續運行。
水平潛流人工濕地就介紹到這里了,如果想了解更多相關的知識,請關注我們的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