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咨詢相關科技人員,下面由小編來介紹IC厭氧反應器8大運行重點。
1. 污泥菌種
厭氧污泥中具有處理污染物能力的就是細菌等有機物質,菌群的組成及菌種的成分決定了其顆粒強度、產甲烷活性及對污水的適應能力。一般來說,厭氧顆粒污泥中有機物成分占70%左右,污泥外部菌種主要為絲菌,污泥內部主要為桿菌、球菌等。
2. pH值
反應器進水PH值一般應控制在6.5~7.5之間,過高或過低的PH值都會對工藝造成影響,主要體現在對厭氧菌(主要是產甲烷菌)活性的影響,包括:
影響菌體及酶系統的生理功能和活性
影響環境的氧化還原電位
影響基質的活性。
產甲烷菌的這些性質功能遭到破壞后,處理COD的活性就會大大降低。
3. 溫度
反應器進水溫度要求控制在35~38之間。因為產甲烷菌大多數都屬于中溫菌,在這個范圍內,其處理效率是很高的。當溫度高于40時,處理效率會急劇下降。
4. 容積負荷
厭氧反應器具有很高的容積負荷,一般情況下為10~18kgCOD/m3/d(不同廠家的IC容積負荷會有差異,某些品牌的IC容積負荷可能更高)。短期內進水負荷的變化幅度不要過大,要讓厭氧菌有一定的適應時間,應逐步增加或降低負荷。如果條件可以,盡量使其負荷在一個范圍之間趨于穩定的狀態。負荷過低或過高,都會對IC的正常厭氧處理產生巨大影響。
5. 上升流速
IC 反應器的上升流速一般在4~8m/h, 當污水的進水COD 值濃度較低時,需要提高流量來增加COD 的負荷率。較高的上升流速會有助于顆粒污泥與有機物之間的傳質過程,避免混合不均勻對設備的影響。
6. 有毒物質
對厭氧顆粒污泥有抑制性作用的毒性物質,主要是H2S和亞硫酸鹽。H2S 的允許濃度為小于250 mg/l,否則可能會使大部分產甲烷菌降低50%的活性。亞硫酸鹽的毒性比H2S更高,建議將亞硫酸鹽的濃度控制在150ppm以下,所以,一定要嚴格控制這兩種有毒物質的含量,對其進行定期檢測。
7. 日常巡查
厭氧反應器的日常巡查至關重要,我們總結了一些簡單的觀察點,詳情見下表:
巡查點工藝判斷
手摸進水管判斷是否堵塞,堵塞的管道通常是冷的
罐體四周溫度判斷布水是否均勻
聽聽沼氣水封產氣情況
水封液位是否正常判斷進水水質變化
測試進水pH判斷進水是否異常
觀察進水顏色判斷進水是否異常
測出水SV、pH判斷系統是否正常
聽周圍是否有漏氣的聲音,聞異味判斷是否漏氣
進水流量是否穩定判斷IC容積負荷、污泥負荷是否穩定
觀察沼氣壓力及產氣是否正常判斷沼氣管道是否通暢
定期做不同部位的厭氧污泥SV30,并淘洗觀察變化情況判斷厭氧顆粒污泥的物理性能
8. 沼氣處理
做好沼氣排放應急措施,當沼氣穩壓柜或壓力表壓力快速升降時,一定要引起重視。這種情況下,一般會出現沼氣泄漏或沼氣輸送不暢,要迅速查明原因,無論采用放空還是其它手段,務必確保厭氧反應器內的沼氣能夠正常排出。
IC厭氧反應器8大運行重點,小編的介紹到此結束,如果想了解更多內容,請持續關注我們網站。